弘扬中国精神,传播中国价值!欢迎访问四川传统文化网门户网站!
传统节日
二十四节气:对四季生命的问答
2022-04-08      来源:光明网      点击率:

二十四节气:对四季生命的问答

——《二十四节气·七十二候》创作手记

徐冬冬

\

春分三候 徐冬冬 作

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”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,蕴含着对宇宙间深奥的星象密码的解读。清明节气刚过,图文并茂的《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》一书闯入我们的眼帘,于是有了这一期的选题。这本书精选国家一级美术师徐冬冬教授以“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”为主题创作的140余幅抽象绘画作品,以及资深新闻人徐立京结合画作完成的近80篇感悟四季的文字作品,并收录与王蒙、丁一汇、薛其坤、陈来等文化、科学、哲学领域代表人物的对谈。该书从中国人生命美学和生命力量的角度,挖掘和阐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。

  

“画画不是目的,问道才是根本。”遵循这一理念,徐冬冬坚持以一个画家的身份介入文化思考和文化实践。让我们跟随画家的创作思绪,走近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及其背后蕴含的中华文化。春天里含着冬天,夏天里含着秋天,希望每个人都能跟随着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脚步,用心感受自己生命的四季。


——编者

  

2013年中秋,新的生活又舒展在那浓郁的秋韵里。我独步于京郊隐逸之所“云归处”,条鱼隐约闪动在枫影波光中。《四季》组画中的《二十四节气·七十二候》系列进入创作日程,这次创作不同于以往,不再是人们感觉到的四季景色之嬗替,而是画者灵魂在宇宙间跳动的轨迹,它表现得如此自在,整个过程使我对天、地、人有了崭新的感悟。

  

1

  

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,可追溯至上古时代,蕴含着对宇宙间深奥的星象密码的解读。从古老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切入,问道春夏秋冬四季变化,是我独立面对宇宙万物探求生命本质的创作,也是对四季生命问答的一种手段。我从中体会中国先民们的智慧,了解中国文化对宇宙世界包括生命诞生、天地变化等诸多问题的认识,并赋予新思想以抽象表达。

  

《二十四节气·七十二候》组画的创作历时八年之久,它承载着我对中国抽象绘画思想与路径的追问,更寄托着对中国新型文化的期望。在中国哲学里寻找抽象的概念,使之成为绘画语言,建立中国式的抽象逻辑思维,这是中国抽象绘画的要旨。将自己的灵魂置于大自然中,面对宇宙独立思考,感悟生命的真谛,这是以往所没有悟得的。

  

《二十四节气·七十二候》组画总结了我在意象、印象、抽象绘画三阶段对“象”的认识和几十年创作问道的经验,特别是近十几年中国抽象绘画求索过程的思考。它立足于人类文化进程和东西方文化比较,感悟中国文化进入世界的智慧,并对人类社会与宇宙自然的关系提出问答。

  

2

  

《二十四节气·七十二候》(2013—2020)组画是《四季》系列的开篇之作。

  

“春的三境界:一为冬去春回,吐故纳新;二为新生的静雅,生命之初性本善;三为百花争盛之后的凋落之美……”

  

“夏是生命的孕育。大地母亲的子宫孕育万物,生命从混沌走向成形。大地孕育万物是博爱,它通向仁义,有仁有义方为爱。宇宙本身已经有爱了……”

  

“这片孤怜的叶子会飘落在四季的哪个角落?人已过夫子所言的知天命之年了,但从未细细品味过四季的灵魂,人生匆匆一晃而过,只知人情世故,转眼白发上头。只有怀着似一片落叶飘零的心境,才可将灵魂放在旷野、大漠之中,才晓得四季中灵魂跳动之轨迹。”

  

“冬的表达,表面上看比较单调。但关键在这‘藏’字,如何更加‘深’与‘沉’地表现,在于用来化色墨之物,是取自当时之晴雪,晴雪存阳气,化色后表示‘沉’字,很得其意。后来给画盖上了‘雪被’,色墨、宣纸间发生了从未有的变化,一遍雪、二遍雪、三遍雪,各不同,后面温度越低,效果更加不一样,干脆抬着画放在室外雪天里,观其变化,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办法。真的将灵魂置于大自然中了……”

  

再读这些创作笔记,好像一下子又回到创作《二十四节气·七十二候》的那些时日中。禅坐,冥想,读书,品茗,创作和整理画稿,是生活最重要的部分。静心于云归处,晨起喜鹊登窗,牡丹相伴度日。在品茗中悟道“虚实”,在禅坐冥想中见“真”,其“象”如混沌之“气”变幻无穷。“气”在混沌中生万物,万物之“象”生于混沌中。四季万物生于此,笔墨落在“真”象中。笔走“色空”里,墨含“有无”中。在这抽象逻辑思维的生命链里,一幅幅《二十四节气·七十二候》的笔墨如产妇生子,在这个伟大时代里“顺产”了。这是一个问天问地、使新生命萌发的过程。